2017 / 1 / 20

顛覆你我對於教養的觀點

 

作者:台灣大哥大 客服部 劉瓊玲 主任

 

 

 

 

即使生活經驗與實證醫學不相符

 

陳祐瑲院長在演講中提到「台灣、香港及澳門是全球近視率最高的國家,主因可能是這三個國家都使用繁體字。」,不過我自己是沒近視族群,所以比較難理解,究竟台灣人有什麼不良的閱讀習慣容易造成近視。

 

以前小時候覺得戴眼鏡很酷,當產生假性近視時,醫生開了處方藥要我按時點眼藥水,當時為了想近視便沒有遵照醫矚,沒想到回診檢查,度數竟然正常,同時期,也有不少同學有假性近視的情況,也同樣到眼科診所接受散瞳劑的治療,不過成效似乎不太好,仍有不少人逃離不了戴眼鏡的命運。

 

當時覺得蠻難過的,為了想戴眼鏡而不遵醫矚點眼藥水的我,居然度數正常不用配眼鏡,再大一點,為了躲避爸媽查緝,躲在棉被裡看漫畫,仍然沒近視,最後只好放棄帶眼鏡的願望。

 

沒想到長大之後,大家反而羨慕我沒近視,我才明白原來視力正常真的還不賴呢,目前我的女兒小四,也沒近視,若眼睛視力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有被基因調控,我女兒真該大大的感謝我呢。

 

 

教育的多元樣貌

 

白映俞醫師是個好棒的媽媽,非常用心陪伴她的孩子,陪她讀繪本、玩遊戲,並透過身體感官(如眼、耳、鼻、口)來探索及體驗這個世界,也因為醫師的身份,直接以正確的知識教導孩子認識身體的器官,尤其在介紹小孩出生的過程,表達自然、誠實不扭捏,真的非常棒。而且白醫師好會畫畫,透過親筆的圖畫,畫出正確的器官及可愛逗趣的說明,好適合在幼兒節目教導小朋友,用正確的知識跟態度認識身體。

 

閱讀更多 »

2017 / 1 / 20

我是個小兒科醫師,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希望。

 

作者:小兒部 陳致嘉 醫師

 

 

 

 

對生活仍充滿熱情、對夢想仍勇敢追逐

 

在新思惟《小孩長大二三事》論壇中,藍佩嘉教授開頭的引言:「我不是兒童教養的專家」,讓我想到在《親愛的老婆 2》一書中,侯文詠的簡介是這樣寫的:侯文詠不是婚姻生活的專家,他只是對生活仍充滿熱情、對夢想仍勇於追逐、對親愛的老婆,仍戀戀情深。

 

「兒童教養」對我而言是一個相當困難的課題。困難之一是坊間充滿太多「專家」的書,單只說明「know how」。沒頭沒尾,也沒有附理論出處。唸來像是「教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易窺得全貌。其二為心理學與生理醫學的研究方法並不完全一樣,且受限於族群等原因,常常只能研究「相關性」而無法確定因果關係。對於職業訓練是講究 evidence base 的我們,有一定的困難。其三是本身對於整個精神醫學的演進並不熟悉。各種心理學,社會學發展的年代有其時空背景。但沒有這層認知,只好東湊一塊,西湊一塊。比較不容易有全面性的了解。

 

這麼大的課題當然不可能一天的時間就講完。我認為正如其名,《小孩長大二三事》就是大家聊聊「二三事」。在這樣的氛圍中,看得出新思惟的用心:從數據的分析到「Know how」。從生理醫學到社會學。從講者的分佈到蔡校長的提問都可以感覺到整天課程的廣度。相當過癮的一天課程。

 

閱讀更多 »

2017 / 1 / 20

與另一半一起成長的機會

 

作者:弘原中醫診所 廖祥琳 醫師

 

 

 

 

這次論壇遇到了很多大學同學,中午吃飯時,我戲稱:「我們都好像是在忙碌的工作中,繳了錢來買心安、買救贖。」

 

 

與另一半一起成長

 

其實在這次論壇消息發佈後,我看了一下主題與講者,便迫不及待地刷卡報名,不過這次我直接幫我老婆和自己一起報名,而且是刷完卡後才告訴她,因為我認為這應該是與另一半一起成長的好機會,研討會主題雖名為《小孩長大二三事》,但在我心中《父母長大二三事》更為妥切才是。

 

閱讀更多 »

2017 / 1 / 20

從網路學習到現今教育的省思

 

作者:門諾醫院 蘇柔如 專科護理師

 

 

 

 

怎麼教育小孩?是每個家長都非常頭痛跟在意的問題。是以訛傳訛的經驗分享?還是親身實驗的經驗分享?還是照本宣科的照著書本教?

 

 

醫學知識生活化

 

《新思惟論壇:小孩長大二三事》在我因為小孩教育問題而感到煩惱時,出現在訊息中,雖然第一時間沒有報到名,但很開心之後有機會能夠輾轉報名成功,得以進城學習。

 

閱讀更多 »

2017 / 1 / 20

一場令人感動的完美溝通

 

作者:八里療養院 李昂嶽 社會工作師

 

 

 

 

潛水許久,這是我第一次報名新思惟的相關活動。第一次參與,以下幾點收穫,分別是:更加瞭解實證的重要性、講者表達影響演講的穿透力、以及在課程中製圖大賽的同儕學習。

 

 

實證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社會工作師,在精神醫療領域服務,經驗尚淺。一直以來,社會工作師在醫院中,總是較偏向處理行政的角色,後來加入精神醫療的部分,開始期許自己能在臨床方面也能有所表現,希望自己的治療活動是有效的。治療過程的設計,是基於理論分析、評估個案狀況,但實際處遇往往會遇到成效不彰的問題。

 

所以我在思考,問題可能是出在自己連治療活動究竟該如何做、有沒有效,都沒有好好仔細了解過,所以感到十分羞愧。教養孩子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只是看看坊間的標題黨 市面上的親子讀物,就覺得自己足以帶著孩子成長,那真是想得太簡單了。

 

十位老師提供實際切身經驗,告訴你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是沒效的,讓大家無論是在實踐親職角色或是在工作上,都知道實證的重要性,我想這是這個論壇讓我學到的第一件事。

閱讀更多 »

2017 / 1 / 20

「好爸媽」先修班

 

作者:台大醫院 護理部 鄭淑月 護理師

 

 

 

 

養兒方知父母恩

 

這次的課程原本是很常上新思惟課程的先生報名,但他臨時有事,所以讓我代為上場,回家再和他分享所學,我們倆成為新手爸媽後發現,原來帶小孩並非想像中吃飯、穿衣、滿足日常所需即可,更深深體會「養兒方知父母恩」。面對還不太會說話表達小寶寶的需求,即便只是滿足馬斯洛的最底層需求,有時也並非如此容易。

 

雖然這次上課的內容,比較偏向學齡階段小孩面臨的問題,但是事先有概念,在未來我們更能破除一些教養迷思,所以聽講時也認真做了筆記,希望需要時能記得。當然,第一次上這樣的課,發現真是高手在民間啊,大家的筆記真的是做的又美、又有重點,更讓我覺得有好多東西得學習。

 

閱讀更多 »

2017 / 1 / 20

很開心釐清了心中的疑惑

 

作者:蕭志文醫院 復健科 洪翊倫 醫師

 

 

 

 

為什麼來參加?

 

從事早期療育的一線人員,在門診除了接觸到孩童發展的醫療問題,也會遇到家長對於教養的疑惑尋求解答,在以往住院醫師的訓練過程,關於教養這方面的能力是缺乏的,加上家裡有兩位小朋友,看到這堂課的出現,毫無遲疑的迅速報名。

 

閱讀更多 »

2017 / 1 / 20

有新思惟,育兒路上我不孤單。

 

作者:黃丰瑩 小姐

 

 

 

 

育兒路上我並不孤單

 

這次很榮幸能夠來參加新思惟論壇的活動,一大早從台南搭第一班的高鐵到台北,本來還頭暈腦漲睡眠不足的狀態,聽完蔡校長的引言後,整個清醒了起來!

 

蔡校長講的狀況就是我們現在遇到的現況,聽不完的別人的個人建議跟臉書、Line 群上傳不完的似是而非的專家建議,在我們的育兒路上一再的攻擊身為父母的我們,我都忍不住想問,我只是生了個小孩啊,我是犯了什麼錯?還好有新思惟團隊,替我們開了一道門,替我們精選了育兒這條路上的各式專家,提供給我們實證科學的教養建議,讓我們知道在育兒這條路上並不孤單。

 

整場演講下來,讓我最強烈感覺到,身為父母的我們最需要做的其實是「陪伴」,陪著小孩摸索、閱讀、學習,讓孩子學會自制,陪著他一起面對錯誤,養成好習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等,很多正確的育兒觀念大家都知道,但是難就難在如何花時間陪小孩達成,養小孩就像堆積木,得花時間親自一個一個堆上去,沒有捷徑、也沒有可以混過的時機。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