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1 / 20

我是個小兒科醫師,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希望。

 

作者:小兒部 陳致嘉 醫師

 

 

 

 

對生活仍充滿熱情、對夢想仍勇敢追逐

 

在新思惟《小孩長大二三事》論壇中,藍佩嘉教授開頭的引言:「我不是兒童教養的專家」,讓我想到在《親愛的老婆 2》一書中,侯文詠的簡介是這樣寫的:侯文詠不是婚姻生活的專家,他只是對生活仍充滿熱情、對夢想仍勇於追逐、對親愛的老婆,仍戀戀情深。

 

「兒童教養」對我而言是一個相當困難的課題。困難之一是坊間充滿太多「專家」的書,單只說明「know how」。沒頭沒尾,也沒有附理論出處。唸來像是「教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易窺得全貌。其二為心理學與生理醫學的研究方法並不完全一樣,且受限於族群等原因,常常只能研究「相關性」而無法確定因果關係。對於職業訓練是講究 evidence base 的我們,有一定的困難。其三是本身對於整個精神醫學的演進並不熟悉。各種心理學,社會學發展的年代有其時空背景。但沒有這層認知,只好東湊一塊,西湊一塊。比較不容易有全面性的了解。

 

這麼大的課題當然不可能一天的時間就講完。我認為正如其名,《小孩長大二三事》就是大家聊聊「二三事」。在這樣的氛圍中,看得出新思惟的用心:從數據的分析到「Know how」。從生理醫學到社會學。從講者的分佈到蔡校長的提問都可以感覺到整天課程的廣度。相當過癮的一天課程。

 

 

教養的方式沒有絕對,重要的是觀念。

 

正如藍教授的結論,「教養」沒有絕對方法。但我還是想試著整理出一些核心價值:

 

  1. 有品質的陪伴。這個論點在白映俞醫師,李貞慧老師與冠緯等等的演講都有出現。所謂的陪伴並非只是陪在小孩的身邊。而是可以看見兒童的需要,甚至更進一步,引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不要打壞小孩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小孩打開眼睛,探索這個有趣的世界。

 

  1. 父母自我的成長,包括父母對美感的培養,而不只是要讓小朋友得獎。父母對歷史複雜度的認知,而不是專斷的二分法。在有較宏觀認知的情況下,才能夠了解教育並不只是職業訓練。也正因為有較為宏觀的看法,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可以理解真正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們想法,而非做一些「速成」的要求。

 

 

感謝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

 

最後想感謝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能夠在社會的要求與自己的教育初衷,取得一個極為困難的平衡點而且可以保持。在閱讀完《階級世代》後,了解不同階級的家庭,其兒女之後發展的高度差異。而學校老師在這個面向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換言之,教師的努力應可以減少這樣的差異。

 

另外也正如冠緯所說的:「網路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在台灣這塊土地的各個角落,包括偏鄉。我們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讓台灣變得更好。我想這是接下來可以做的。

 

「我是個小兒科醫師,但我不是兒童教養的專家。我只是對生活仍充滿熱情,對台灣充滿希望,希望還可以做點事情。」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