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1 / 20

為孩子,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台南市成功國小 李函穎 老師

 

 

 

 

當了媽媽之後,除了不自覺地 follow 各種育兒文章、部落客、專家,更與先生認真的買了坊間有口碑的育兒書籍來做功課,但經歷了一歲前手忙腳亂的新手父母時期(也誤買許多雷書)之後,當孩子開始會表達,與人更多的互動、嘗試溝通後,對於孩子的教養,我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資訊,來篩選合適的資源,營造有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

 

 

親子關係是所有成長的基礎

 

在孩子的網路習慣養成、學習能力培養、身體知識啟蒙等各方面學習,講者們共同強調的便是家長對孩子的陪伴。透過繪本、生活事件討論、一起運用網路,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以擁抱、讚美取代實質的獎勵,可更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正向行為,削弱負向行為,這也正是我在學校教育現場所看到的現況,家長的陪伴、與孩子多面向的討論,不僅可引發孩子對生活的好奇,對生活的熱情,更能擴展孩子的生活視野,培養靈活多元的思考。

 

 

美感教育 vs. 資優教育

 

陳璽元老師的分享,心有戚戚焉,因我在國小資優班任教,也遇到類似陳老師所提的狀況,老師們對於教育的啟發性總是懷抱著熱忱與憧憬,但同時要得到學生、家長的信任,往往需要提高實際的目標達成率(比賽、成績)來加以說服。

 

然而許多啟發性的課程(如賴以威助理教授所分享的,花好幾堂課的時間,反覆思索同樣的數學難題),並不是能立即顯現在各種競賽或升學考試上面的,而這也是教育成果呈現的困難之處,質性的改變重要?量化的改變重要?雖然我相信有越來越多家長,會希望孩子在教育中是被啟發,而不是被灌輸、被訓練,但在整個升學體制仍以成績掛帥的系統環境中,選擇以量化成績去衡量孩子的學習,對家長來說是可理解的安全策略。

 

因此,在教學中,我亦如陳璽元老師所努力傳達的,希望讓家長、學生重新思考,資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適當的引導、資源,協助孩子發揮最大的潛能,家長、學生與老師都能對教育目標有共識,如此才能真正將需要長時間引導啟發的課程,還給孩子。

 

 

鼓勵孩子探索、培養自主的環境。

 

身體的認識網路資源的運用慎用美感學習歷史視角英語學習財務規劃,到父母對自己教養方式的反思,父母需要許多的努力,然而各方各面的努力,都應是鼓勵孩子的自主、自發、自律,而不是假我們的雙手來操控、掌握孩子的人生,就像是提供孩子一片沃土,給予陽光、空氣、水,提供各種機會,讓孩子儘量去嘗試與茁壯。

 

這一次的論壇提醒了我身為母親的角色,是多麽的重要、多麽的不容易,但也如此的有趣。如同我想要讓孩子看到的,這世界充滿各種可能,各種豐富的體驗,我想由我自己出發,成為一個樂在生活、樂在學習的媽媽,成為更好的自己,和親愛的孩子走一段豐富的生命旅程。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