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謙診所 林禹喬 院長
世界快速改變,我們也要跟上。
如果說教養小孩就是幫助他了解這個世界,培養準備面對世界的能力的話,那這個世界的變化迅猛,每年都更撲朔迷離,其實也很難描繪清楚。其一,因為科技快速普及與進化,網路時代還沒弄懂遊戲規則,就已經快要面臨 AI 時代。其二,台灣在世界的角色也更不一樣了,左邊是中國權力社會的崛起,右邊則是更加壯大的美國式自由市場經濟,同樣也是充滿變數。
這已經不是農耕或是工業時代,「乖乖聽長輩的話」或是「任勞任怨做個小螺絲釘」就可以安穩過一輩子的時代了。怎麼教養小孩,已經不能只倚賴老祖宗的智慧。
在虛擬與現實中找到平衡
王明鈺醫師跟呂冠緯執行長的主題是我最關心的部分,孩童在生活中有太多頻繁使用 3C 產品的機會,而各種軟體都不斷針對人性優化設計,結果就是成癮性實在很強(連我自己都有些臉書癮),這種情況下要怎麼讓小孩從最本能的媒體消費轉向媒體學習,甚至是更高階的媒體創作,在虛擬跟現實的世界中找到平衡,需要很多的思考跟以身作則的示範。
我很贊同王醫師提到,在小朋友自制力尚未成熟,常規尚未養成,還不能負起責任前,果斷的幫他設立門檻似乎是比較好的方式。
人文,是台灣最缺乏的部分!
陳璽元老師跟蕭宇辰老師對於美學跟歷史教育的詮釋,充滿了人文主義精神,讓我們以及孩子學著對這個世界多問一些「為什麼?」,了解世界的更多角度,也提供了台灣數十年來,長期只向錢看,欠缺產業升級轉型所需要的人本關懷。
從數據找思考誤區!
賴以威助理教授以及藍佩嘉教授則是把視角拉高,用數字跟統計去觀察台灣社會的各種教養思維跟誤區。
賴以威助理教授也提出成長性思維,獎勵「努力過程」而非「最後成果」,跟我現在手邊在看的幾本書(恆毅力、愛自學的小孩)也都不謀而合,也讓我再次肯定這個教養方向沒有走錯路。
李老師的部分,我個人則是有一些不太一樣的想法。有國外學者提出雙語教學優於全美語教學….但是國外的雙語教學跟台灣的應試教育、以中文來教英文那種雙語應該是不一樣的。國外的雙語相較沒有跨語系,台灣則是跨兩個體系。而且讀跟寫通常是台灣學生比較厲害的(因為考試會考),聽跟說才是最弱的。這些歧異點我想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財富觀跟世界觀的培養
蔡校長的主題非常特別,也是市面上其他教養書很少觸及的部分。到底要教導小孩怎樣的財富觀跟世界觀?
我給小朋友買巴菲特的金錢教養 DVD,自己也跟著看,就很清楚的看到一個在美國的猶太商人跟一個在台灣的創業家,兩者金錢觀有許多不同強調的點。不過其實我們也曉得,教養的理論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落實在生活當中的細碎瑣事裡。而校長的方法更實際,更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更符合台灣中產階級的民情。
這是我參加過最深入的的教育論壇
縱貫全場,我個人覺得有個隱而未顯的教養主軸是「充分尊重、平等對待,從自主選擇中培養他對自己未來負責的態度」。這也是我一貫的教養方針。
但在實際執行上面,許多的眉角與細節,需要實證與專家一起來探究。所以很感謝新思惟辦了這個論壇,應該是台灣第一個以實證為導向的教育論壇。(比我之前去參加的親子天下或是翻轉教育……等,都要來的更深入)。希望以後還有更多學習的機會(校長還有許多主題可以玩啊!小孩學才藝的思考、跨國文化的磨合、甚至舉辦針對小學生的人體探索、醫療體驗之類 XD)
(橙編按:看來禹喬除了國際情勢有研究,日後線上讀書會也應該找點親子教養主題來討論討論!一起加油!)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