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偕醫院 麻醉科 楊琢琪 醫師
先說結論,在這場活動中,有兩個重點連貫全場:
一、從陪伴到自立
二、教育常常沒有標準答案
很有趣的是,這個聚會的緣起是從實證 (evidence-based) 看教養,但看完實證之後,也冒出許多的問題,隨著時間反芻內容,消化分解的結果是更多問號,一切又伴隨著這些問題,觸發出更多的好奇與思考。
實證的亮點
- 近視要用低濃度長效阿托品,光學矯正要配足度數,保持觀看的距離(只可遠觀)。
- 越早投資教育,報酬率越好。同時需要強調教育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者能夠獨立,為了讓學習者能夠擁有更高的價值。
- 教育投資要著重在軟性能力(非認知能力),例如溝通、合作、問題解決、尋找與應用適當的工具等。同時非金錢的投入,例如時間與陪伴,也同樣有效果。
- 父親在學習的角色是陪伴,母親是訂定規矩與規劃時間。
- 鼓勵「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獎勵好結果。(看見孩子的亮點)
語言教育要並重聽說讀寫,如果只有聽說的環境,卻不重視讀寫,學習的效果反而不如預期。(這也是為什麼臺語很難學的原因嗎?)
帶領孩子進入網路世界
能夠享受生命的人有兩種特質,一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二是了解別人需要的是什麼。家長的角色在於去「懂」孩子想要的的,同時觀察世界需要的,然後試著將這兩者連結在一起。
網路遊戲成癮的問題不在網路遊戲,而是真實世界中難以得到自尊與滿足。因此要重建親子的溝通、了解他滿足的來源(找到引導孩子的麵包屑)、陪伴(加入他,同時維持自制力!)、鼓勵多元化的休閒,最終要重建來自真實世界的自尊與滿足感。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期待方向要特別留意,一旦孩子的趨力方向與家長不同,或是家長總是期待孩子有更好的表現時,孩子便有可能轉往虛擬世界,去創造自我價值和滿足。
網路資源也可以是學習的豐饒海洋,例如,Khan Academy 可以由淺入深地學到知識,Duolingo 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學習語言,Code.org 可以學習運算思維,而 TED-Ed 可以培養在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教育趨勢,把握學習時光!
未來教育的趨勢是 lecture at home、interaction at school。
所謂的 interaction 包含高層次討論、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專題報告等。學校的特別之處在於多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經驗,有自己的思考方式,那麼,學生們在學校要把握的便是這種多元性,把握從國小到高中這難得的十二年。
生命中很少有第二次機會,是一群人可以這樣專注在學習裡面(好吧,事實上可能沒有那麼專注),或是把最多的時間投注在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去傾聽、理解這些多元性,去試著和不同的人相處,甚至合作。
美感學習,我想和孩子一起這麼做!
關於美感共學,有三個方法可以啟發孩子的想像與創造力:
- 加深印象:當你閉著眼睛想像的時候,那會是怎樣的圖像?有什麼特色?
- 比較印象:請孩子張開眼睛,眼睛看到的和他想像的,有何不同?
- 再造形象:哪一些圖像做怎樣的調整,會更能傳達孩子想像中的特色?
在選擇美學老師時,也可以觀察老師是不是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另外,也可以用照片留住孩子的成長經驗,包括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留念,可以印出來給孩子當作繪畫的參考,同時可以有經驗的再次連結。
學習,也是一種享受!
學歷史,要超越國別的框架,才能以更高層次的視角來理解歷史,找到脈絡、鑑往知「今」。歷史也存在著「多元真實」,我們可以去探索當時發生的「現象」,並且允許對於這些現象的不同解釋。
學語言,可以善用優質繪本與分級讀本,讓孩子認識語言的胃口打開。可以選擇韻謠式繪本或有聲書,並且符合年齡與程度循序漸進。繪本共讀時,家長不用擔心自己英文不好或發音不漂亮,只要家長對於語言的學習也同樣有興趣,孩子就會感受到喜愛學習的氣氛。
讓孩子學習享受「放空」,那是對大腦發展很重要的過程。保留一些讓他自己規劃、自己玩、自己享受的時間。
學金錢觀,蔡校長把社會資金的流動濃縮在家庭之中,讓孩子體驗到培養自己的能力,並且從別人的需要切入,賺取金錢,也把「金錢」的目的,清楚的傳達給孩子,錢不是拿來存的,錢是拿來用的,錢可以購買生活必需、購買快樂、投資自己,孩子可以學習自己分配使用的比重。
看到需要、滿足需要,這是賺錢的第一步;或許下一步是學習「創造」需要,然後使自己成為稀有的供應者,例如「新思惟」,我猜校長的孩子們一定很快就會學會這些!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