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1 / 20

充飽電,繼續迎戰教養課題。

 

作者:馬偕醫院 胸腔內科 鍾心珮 醫師

 

 

 

 

父母的教育,更是不能等!

 

雖然還沒有小孩,也不是從事婦兒科,但是閱讀關於育兒和教養課題的書籍一直是我的興趣之一(以備不時之需的概念 XD)。坊間可以看到數量龐大的教養書籍,完全呼應華人父母對教養下一代的高度期待和焦慮。

 

大部分的書籍作者都是教出很優秀的兒女,寫出自身教養的經驗,或是小孩如何接受國外教育;不過我發現這些親子教養作家或部落客,教養的對象大多是兩個女兒(可能生兒子會忙到沒空出書),國內的教育環境和體制更不是我們想改就改的。而這些「專家意見」觀點相衝突時,或是三姑六婆插一個嘴,只會讓爸媽更無所適從。

 

(橙編按:你也有發現這件神奇的事情,厲害!教男孩的很少拿出來說嘴,太難了 XD)

 

 

優化父母教育的最佳先修班

 

感謝蔡校長的推薦,我陸續讀完《階級世代》和《教育經濟學》這兩本書,才知道原來教育場域已有這麼多高等級「實證資料」可供參考,其中有些研究已發表多年,對我卻如此陌生,真的好想把之前買的教養書丟掉。

 

所以這次新思惟團隊一推出全新大課《新思惟論壇:小孩長大二三事》,我和先生立馬手刀報名。精通醫療實證指引可能還是不會治病,課程中請到多位經「新思惟認證」的教養領域專家,果然讓我在一天時間內得到滿滿的大~知~識~

 

 

自己都在滑臉書,要怎麼教小孩?

 

上午第一場就超級實用,麗明眼科診所的陳祐瑲院長,分享他在基層醫療研究「近視」這個超常見的疾病後的實證心得。電視不是罪魁禍首,近距離讀書寫字可能要特別留心,低濃度的長效散瞳劑具增加視眼距離的效果,在看過網路稱散瞳劑是近視毒藥的文章後,陳院長的開示讓我既信服又安心。

 

網路世代的教養方式,也是家長會很焦慮的問題(白話文:自己有空都在滑臉書了,要怎麼禁止小孩上網?)。很感謝呂冠緯執行長分享給我們的觀念,6 歲之前的小朋友應該以多元化刺激作為學習的引導(觸覺、嗅覺、聽覺),不要以網路或影片做為學習的唯一媒介,12 歲以下的小朋友,建議不要擁有個人的 3C 產品或網路個人帳號。使用這些網路遊戲或教學平台,應該都要有家長的陪伴與引導。

 

 

充飽電、繼續迎戰小孩教養課題

 

李貞慧老師關於兒童英語教學的實證,也是導正我一直以來的錯誤觀念。我一直以為同時學兩種語言,到最後兩種都學不好,以我的經驗來說,學齡前學河洛話,長大後幾乎只講國語,於是我只能說著殘存著怪腔怪調的河洛語。

 

不過實證告訴我們,越早開始進行雙語學習,有助於大腦發展,不過前提是給予孩子不僅是聽說,還有完整的讀寫協助系統。讀寫如果不夠到位,整體語言程度很難再提升。不過如果是「多語」教學:國語、英語、台語,不知道小孩還能不能勝任?

 

最後,還是非常感謝新思惟團隊,課程安排精彩,而且時間掌握總是那麼剛剛好,讓父母能剛好充飽滿格的電,完全沒有大堂課的疲憊副作用,繼續迎戰小孩與教養課題。

 

 

近期課程